預防自殺小貼士
自殺是可以預防的。通過 傾聽、對話和 行動,你都可以挽救生命。
自殺很少在毫無警告的情況下發生。認識這些警號,以及在自己或朋友身上看到任何跡象時如何作出反應,十分重要。
預防自殺的概念的步驟
任何人都可能因為不同或多個原因而出現自殺念頭。以下可能是其中一些原因:
- 感到沮喪、被困、無法擺脫困境
- 因低自尊而感到困擾
- 感覺孤立無援,好像沒有人真正理解或關心自己
- 感受到來自家人、朋友、社會、自己和未來的壓力
- 受慢性併發症或疼痛、藥物濫用問題等困擾
- 經歷創傷性事件(例如:喪親、身體或性虐待、家庭暴力、分手)或長期的負面事件(例如:在學校被欺凌、留班)
- 遇到經濟困難
個人行為或性格上的變化都有可能是有自殺念頭的跡象。
這些跡象可能包括:
- 變得焦慮、不安、易怒或激動
- 安靜及疏遠,避免與人接觸,逃課,無法集中注意力或思考
- 改變睡眠模式或情緒波動
- 外觀變化(例如:不太注重外觀和衛生)
- 對自己作出負面評論
- 抑鬱的跡象(例如:情緒低落、精力不足、缺乏動力)
- 自殘行為,可以留意他們身上是否有意外割傷和瘀傷(通常在手腕、手臂或大腿上),在炎熱的天氣裡是否仍然完全遮蓋住自己,又或者是否有拔掉自己頭髮的跡象
以下情況可能表明他們正在考慮嘗試自殺或已經有計劃自殺:
- 自殺筆記和計劃(包括網上帖文)
- 做出最後的安排(例如:安排葬禮、寫遺囑、贈送珍貴的財產)
- 曾企圖自殺
- 自發的表達愛意(例如突然說「我愛你」),說再見或遺言,就好像將要離開一樣
你可能會聽到的字句:
- 「世界沒有我會更美好」
- 「如果一切都結束就好了」
- 「我希望我能睡著後再也不會醒來」
- 「我希望我被車撞倒」
- 「我是個負累/失敗者」、「沒有人會想念我」
- 「我已經沒有希望了」
- 「我厭倦了再活一天」
有自殺傾向的青年一般不太願意直接尋求幫助,但家長、學校職員和朋輩可以識別警號,並立即採取行動,確保他們的安全。
- 在談話中 保持冷靜
- 直接詢問 他 / 她是否正在考慮自殺(例如:「你在考慮自殺嗎?」)
- 以 不批判的態度 傾聽他們的感受,不要作出評論;向他們保證只要願意求助或接受幫助,他們不會永遠都處於低迷的狀態
- 如果你認為他們有自殺意圖,不要讓他們獨自一人,你應該持續觀察情況,並尋求成年人、學校社工甚至警察的協助
任何人都不應該同意為青年保密他們的自殺念頭!
我們應該告訴適當的監護人,例如父母、老師、學校社工,甚至專業人士。
家長應儘快向學校或社區精神健康服務尋求幫助。
學校職員應將學生轉介予駐校社工或其他專業人士。
保護因素 的存在可以降低自殺意念和行為的潛在風險,包括:
- 強大的社會支援網絡,包括朋友、家人和社區
- 一個能促進健康生活和正常化精神健康對話的的環境和空間
- 健康的應對行為,例如有規律的行事曆、寫日記、在其他人有需要時伸出援手、建立健康的界限;其他生活技能,例如解決問題的技能、時間管理、解決衝突的技能等
如果你是年青人,可以:
- 為同齡人提供一個安全的空間,讓他們做自己
- 不要害怕與你的朋友交談
- 傾聽他們的感受,讓他們知道你願意陪伴他們
- 告訴值得信賴的成年人:不要承諾你會對他們的想法保密,但也不要背著他們告訴別人;讓他們知道你因為擔心他們的安全,會告訴可信賴的成年人,讓成年人提供進一步的支援
- 了解學校可用的資源,例如誰是學校社工/輔導員,又或者可以撥打哪些熱線電話
我們也可以謹記以下三點:
持續傾聽並認真對待他們的問題
- 如果有人確實表明他們有自殺念頭,請務必認真對待:耐心聆聽,不要分心
- 你的角色並不是為他們解決問題,只是鼓勵他們談論自己的感受
安排再次與他們交談
- 安排在特定時間再次與他們交談,表示你一直支持他們,令他們感到被重視
簡單的活動也有大作用
- 可以和他們一起做簡單的活動,例如散步、飲咖啡、一起玩電子遊戲等
- 安靜地坐著也是一種活動
- 給他們一個擁抱或拍拍他們的背
成年人的角色
與孩子或者學生討論自殺話題可能會令我們覺得恐懼或者困難,你亦可能擔心會說錯話或使情況變得更糟。
有這些憂慮是正常的,但請謹記:給予他們空間,分享他們的感受和努力,對情況絕對有益而無害。
為年青人創造一個安全的空間,並讓他們知道可以求助十分重要,因為有自殺念頭的人通往往會感到異常孤獨。
討論自殺話題並不會增加他們採取行動的風險,亦不會令他們產生這個想法。
如果你懷疑身邊的年青人有自殺念頭,請直接使用「自殺」等明確的字句向他們提問,避免使用「傷害自己的念頭」或「陰暗的念頭」等模凌角兩可的字句,例如:「其他人如果遇到你正在經歷的情況可能會想自殺,你有這樣的打算嗎?」
讓他們知道「自殺」是可以談論,並且應該被討論的話題,表達你願意傾聽他們的煩惱與困難。你可以用以下的句式:
- 「我最近注意到……」
- 「我想知道你最近是不是有什麼困擾?」
- 「是什麼讓你有這樣的想法?」
參考資料:
© 2015,美國學校心理學學會
(https://www.mentalhealth.org.uk/our-work/public-engagement/suicide-prevention)
想知道更多?
訂閱啟勵通訊,了解本會最新的發展資訊和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