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gan Lam – 我的助人助己小故事
作為新任啟勵扶青會行政總監,我深感榮幸能在此分享我與青年精神健康相關的心路歷程。
我的故事始於加入成為啟勵董事會成員之前,當時我只有16歲。在學業壓力、頻繁缺席課堂、成績不佳和老師苛刻的評語之下,我每天都感覺如同在苦海中掙扎。家庭的期望、兼職工作的負擔加上校園生活的壓力,使我身心俱疲,體重下降、社交活動逐漸減少,並且飽受嚴重的睡眠問題困擾。當時的我,深感自己成為了家人和朋友的負擔。在自我認知中,我已將自己視為一個累贅,但卻未能意識到這些徵狀其實是精神健康問題的警訊,而身邊的家人和朋友也未能察覺。
我的故事並不獨特。在香港,每星期平均有一名青年因自殺失去生命,而超過一半有抑鬱症狀的人並未尋求幫助。這是一個令人痛心的現實,已成為不幸的常態。
我的成長轉捩點出現於參加學校由啟勵扶青會舉辦的青年自殺預防計劃時。在這個計劃中,我遇到了來自各種背景的人,包括一位從利比亞來港的難民童兵和多位國際學校的學生。在專業導師和啟勵扶青會的工作人員指導下,我們接受培訓成為認證的朋輩支援大使,學會了如何向其他年輕人提供輔導,並普及精神健康知識。尤記得在聖約翰大教堂中學習積極聆聽的技巧,這技巧讓我在與人交流時能讓對方感受到被聆聽和重視, 至今,我仍然會活用。
參與青年自殺預防計劃對我有著深遠的影響。它不僅幫助我順利完成學業,還啟發我對應用心理學的興趣,引領我進一步攻讀神經科學的研究生課程。畢業後,我與合伙人一起創立了一間專注於個性化精神健康護理和心態成長的健康科技公司。許多與我同期的朋友也投身社會服務,成為臨床心理學家、醫生和專家顧問,甚至參與制定政府的相關政策。這正是啟勵扶青會的願景所在——啟發青年的潛能,使他們能夠盡展所長。
見證和發掘年青人的潛力是極具有意義的過程,這不僅突顯了早期介入和朋輩支持的重要性,同時也彰顯了建立一個支持性環境對青年發展的關鍵影響。
啟勵扶青會以全方位角度對待青年精神健康問題,強調「精神健康」不單指沒有患上相關疾病,更包括培養抗逆力、情緒調節能力和人際交往技巧。我們的服務旨在培養這些特質和能力,幫助年青人面對挑戰、捉緊機遇。
每當回顧自己的成長之路和啟勵扶青會的工作,都會令我充滿希望和勇氣,以積極樂觀的態度繼續工作。我們面前的路仍然很長,我堅信每一個改變都實實在在,能令年青人得到所需要的支援。讓我們一起打破對精神健康的避諱,共創一個讓每位年青人都有足夠支持和資源獲得成長所需的支持和資源的世界。
感謝你的閱讀,希望你也能發揮影響力,哪怕是最微小的改變,也能為社會帶來重大的正面影響。
如果您從這篇文章中找到共鳴,希望你會 捐款支持 本會的工作;每一分、每一毫,都會為本港青年帶來實在的改變。
本文為啟勵通訊電子月刊所撰,歡迎訂閱,了解更多。